第一百零三章 将计就计,引蛇出洞-《三国之银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七月二日,沈晨的军队就过了天井关,一路往北。

    而此时司马懿才刚从颍川撤兵。

    他的撤兵路线是走河南尹以及陈留郡一带,也就是官渡之战这片区域,北上至延津渡口过河。

    正如沈晨预料的那样,他所谓地固守颍川只是虚晃一招,实际上就是要逃跑。

    当时沈晨也派人去通知了诸葛亮,不过从洛阳往南还要突破司马懿的营寨封锁,再去汉军营垒的话,时间上肯定来不及。

    所以沈晨决定先下手为强,赶在司马懿回河北之前,先除掉毋丘俭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。

    如果他反应没那么迅速,司马懿会在他眼皮子底下溜回河北,然后驻守在河内郡,把太行陉控制起来。

    此时司马懿只需要在河内郡固防,随后军中轻骑北上,攻打赵云部就行。

    虽然赵云部是他留下的四万精锐汉军,可司马懿联合毋丘俭,加上摇摆不定的匈奴人,赵云那边很有可能还真承受不住压力,退兵回河东郡。

    这样司马懿就勉强保住了曹魏的一个基本盘,也就是河北、并州、幽州以及一部分青州等地。

    之后夏侯渊也撤兵回去,即便汉军迅速北上秋风扫落叶,荡平整个河南地区,可因为司马懿和夏侯渊的兵力已经回防,他们也没办法直接出兵河北,只能选择稳固河南地盘。

    到时候就为曹魏赢得了一丝喘息的机会。

    所以兵贵神速,趁着司马懿没有回防并州之前,先灭了毋丘俭,那么接下来的势头就会变成汉军从并州、兖州、青州三路对曹魏的冀州展开攻势。

    这三地就是后世的山西省、河南省以及山东省,从三面将曹魏所在的河北省重重包围,攻势之凌厉,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司马懿在撤兵回去的路上,同样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,虽然诸葛亮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可因为事发突然,汉军没办法第一时间追赶,何况司马懿军中其实多有骑兵。

    他的部队里田豫、阎柔等人都在,早在之前曹叡就已经把他们从幽州调集过来,导致目前司马懿十二万大军里,至少有五万人以上的骑兵规模。

    因而在撤退之时,司马懿命令步卒先带着粮草辎重先行离开,留下大队骑兵断后,一直到两日后,骑兵才回来向他禀报情况。

    让司马懿比较意外的是,骑兵回报,汉军并没有立即追赶,而是在看到他离开后,紧锣密鼓地开始收拾营垒。

    显然在这一点上,哪怕诸葛亮已经反应迅速,但十多万大军调度还是没那么快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在司马懿预料之中,只是让他想不明白的是,汉军是有那么三万左右骑兵的,而且还有一支五千人的重甲骑兵,这支骑兵可谓是汉军王牌部队,战力十分骁勇。

    按照司马懿的设想,他离开后,诸葛亮肯定会选择派骑兵先进行骚扰,同时联络沈晨,看能不能配合诸葛亮的骑兵部队,将他给拦截住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司马懿都考虑得十分清楚,同时做出了应对。比如留下骑兵断后,另外又派遣部将郭淮领兵三万至荥阳拦截沈晨,这样主力部队就能顺利退至延津,再掩护骑兵和郭淮他们撤离,想离开还是没什么大问题。

    然而敌人不按套路出牌,沈晨直接北上了,诸葛亮也没有派骑兵追赶,令司马懿感觉到一丝不妙。

    此刻曹魏撤退的主力大军过苑陵林乡亭,远处就是古制泽,一片因洧水支流而形成的沼泽湖泊之地。正值七月盛夏时节,将士们又渴又累,司马懿就下令让士兵们在泽边休息。

    制泽也干旱了不少,很多地方都露出龟裂的泥地,旷野荒无人烟,田地长满了杂草,村庄只剩下残垣断壁,诉说着曾经这河南腹地的繁华景象。

    司马懿骑在马背上,缓缓到了林乡亭的亭舍下躲避炙热阳光,他下马之后,就立刻有亲卫拿来水壶给他饮水。

    咕噜咕噜喝了几口,远处就有几名骑兵疾驰过来,向他禀报道:“大都督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回事?诸葛亮追来了吗?”

    司马懿问道。

    骑兵回答道:“没有追来,阎将军遣卑过来向大都督禀报,我们很快就能跟上大队伍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回来了?”

    司马懿惊讶道:“诸葛亮没有派骑兵来骚扰?”

    “没有。”

    信使摇摇头。
    第(1/3)页